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3-27來源: 信息時報1988年,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1991年畢業後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也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並獲得了全國範圍的認可。
  法學院素來是美國學子的夢想搖籃,一旦跨入它的門檻,似乎人生的康莊大道就此開啟。然而據美國媒體報道稱,近年來,隨著新畢業的法學博士失業率攀升,各地法學院逐漸“失寵”,成為高等教育中最受詬病的對象。
  據新華社
  《財富》雜誌記者問芝加哥約翰·馬歇爾法學院院長約翰·科克裡,眼下全國各地的法學院普遍深陷困擾,四面楚歌,對此他有何看法?他反問道:“你說四面楚歌,具體指哪一方面?”
  科克裡的反問並不奇怪。以前,抱怨聲多出自行業外,可近年來,來自圈內的批評猛增:法學院教授認為,學校培養的律師太多,市場難以吸收;畢業生抱怨,高達六位數的助學貸款讓他們“壓力山大”,找對口的工作越來越難。
  “上法學院浪費生命”
  約翰·馬歇爾法學院已被畢業生告上法庭,指責校方粉飾就業前景。科克裡堅持說,校方從未向學生承諾過畢業後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當被問及眼下的困境時,他說:“我真正擔心的是上法學院的人數正在銳減。”
  “商界知情人”網站近期一篇文章在標題中直言不諱:“我認為上法學院是浪費生命和極度浪費金錢。”文章作者是來自排名前20法學院的畢業生,眼下債務纍纍。他寫道:“因為上了法學院,我看不到未來會結婚、有體面的收入、過快樂的生活。我真不希望我的法學院經歷成為我的敵人。”
  “領跑者遭人嫉恨”
  有人說,是金融危機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下降。可為什麼單單法學院成為眾矢之的?有一個簡單解釋:人人善妒。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法律教授布萊恩特·加斯認為,法學院遭嫉恨是因為人們樂於看到領跑者輸掉比賽。“在這個國家,法學學位從來都留給才華橫溢的人。他們拿到學位後,向商界、政界、法律界等所有領域進軍。如果這些自稱無所不知的人被證明選錯了路,旁人也許會覺得心裡舒服點兒”。
  法學院紛紛“滅火”
  目前,一些法學院已經開始“滅火”。比如過去幾個月里,艾奧瓦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羅傑·威廉斯大學紛紛降低學費。
  此外,《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雜誌每年公佈全國200多所法學院排名,近年來該榜單加重了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考量,各院校對此非常重視。為了提高在榜單上的排名,一些財大氣粗的法學院會資助部分未實現就業的畢業生,主要是為他們提供一份短期工作,直至就業數據上報到美國律師協會。
  總而言之,法學院正經歷一場“完美風暴”:學校以一幅美好藍圖吸引躊躇滿志的學生,最終卻將他們推入一個飽和的市場。看到學生苦苦掙扎,校方卻聳聳肩,說他們從未給過就業擔保。
  學生集體“吐槽”
  過去三年裡,媒體對法學院的攻擊此起彼伏。28歲的民事訴訟律師本傑明·溫特哈爾特有另一看法:“這就像服了瀉藥——終於有人說出來了。”他認為,其實圈內早已怨聲載道,只是當經濟實在糟糕時,他們才集體“吐槽”。
  職業前景受誤導是法學院學生“吐槽”焦點之一。
  艾米·克拉默是約翰·馬歇爾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員工福利。她畢業時欠了25萬美元貸款,幾乎有兩年時間沒有穩定工作。最近,她開始籌建自己的公司。
  “我顯然被誘導了,相信隨著奧巴馬醫改計劃的實施,員工福利是未來潮流,人們將蜂擁上門找我為他們工作,”克拉默說,“可是,這種好事並未發生。我不知道是不是時候未到,反正我沒看到醫改計劃帶來的工作機遇,因此感到非常失望。”
  學費昂貴是另一個“吐槽”點。
  很少有人可以攻讀法學博士而不欠下可觀貸款。而且,平均貸款額逐年升高:2001年至2002年,公立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平均借貸4.65萬美元,私立法學院為7萬美元;至2011年,這兩個數字分別上升到7.57萬美元和12.5萬美元。
  債務上漲並非平均分配。為了提升排行榜上的名次,法學院的獎學金主要用於吸引高分入學申請者,而非最需要的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劫貧濟富”的結果。
    (原標題:美國法學院不吃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yhyjfbwbyj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