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何振梁2001年北京申奧中做陳述
  圖為:何振梁陪同薩馬蘭奇參觀無錫奧林匹克博物館
  本報記者郭曉明
  昨日下午,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顧問、執委何振梁老先生於北京逝世,享年85歲。何振梁先生一生幾乎與國際奧林匹克同行,尤其是兩次擔任北京申奧陳述人,為2008年北京申奧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85周歲壽辰後猝然離世
  作為年逾八旬的老人,何振梁兩個月前已因病卧床。12月29日是何老的生日,也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生日,此前巴赫探望過他,兩人還互贈過禮物。
  元旦前後,何老的病情突然加重,狀態很不好,元旦期間就住進了重症監護室。他的老部下、中體產業競賽集團副總裁王奇透露:“其實我有思想準備,可過完生日才剛剛5天啊……”
  王奇透露,何老在北京奧運會之後依然積極投身於奧林匹克事業,幫助南京申辦青奧會成功,他為南京青奧會申辦團手寫的文稿目前已經被收藏在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里,那份文稿上面有藍、黑兩色的修改筆跡。即使是卧床不起,他依然關註著北京申辦冬奧會的情況。王奇說,何老堅信北京一定會成功的,這也是何老的一個理想,希望北京在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後還能在舉辦一屆冬奧會。
  北京申奧幕後功臣
  人們至今仍難以忘記,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後,何振梁眼含熱淚,與排著隊上前祝賀的國際奧委會委員逐個握手、擁抱,輕拍對方的後背,謝謝老朋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72歲的何振梁流著淚說:“北京拿到了奧運會舉辦權,我這輩子就沒有遺憾了。”
  人們也都記得,在第一次申奧失敗後,何老將自己關在洗手間里痛苦失聲。在代表團回京的班機上,他堅持和所有工作人員一一握手;回到北京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對不起”。為了能夠確保二次申奧萬無一失,年事已高的何老甚至準備了一封遺書,以防不測。他自己對此倒是很坦然:“那是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不為人所熟知的是,何振梁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聲望卓著,朋友眾多,得到了非同凡響的國際聲望。
  1981年,在薩馬蘭奇的力薦下,52歲的國家體委副主任何振梁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薩馬蘭奇把自己的一枚奧林匹克五環金質別針別在何振梁的衣襟上,然後高興地握著何振梁的手說:“國際奧委會與中國奧委會之間的合作,將會由於你而大大加強,並且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0年,何振梁以全票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成為在國際奧委會裡擔任重要職務的第一位中國人。
  軼事
  陰差陽錯走上體育之路
  何振梁原本和體育沒什麼關係。他出生在1929年的江蘇,幼時歷經戰亂,一個姐姐在抗戰期間因病夭折。這令他從小就立志追求進步,渴望國家進步強大。
  1950年,他從上海震旦大學調入共青團中央工作。由於外語能力一流,他被抽調參加1952年赫爾辛基第15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擔任翻譯工作。何老的夫人、《人民日報》資深記者梁麗娟介紹,那是何振梁第一次乘飛機出國。誰也沒有想到,這就是何老體育事業的開端。
  1955年2月,何振梁從二機部被調到國家體委國際聯絡司國際組,分管國際奧委會方面的工作。梁麗娟在回憶錄中說:“說來令人難以相信,終生從事體育事業的振梁,最初還很不願意調到國家體委工作。在組織上通知他將被調動到國家體委工作時,我們都曾一度很沮喪,因為我們當時對體育的意義並不瞭解,錯以為搞體育大部分時間是跳跳蹦蹦,但是組織性、紀律性是黨員的起碼條件,所以只能服從組織決定。”
  反應
  各界人士深切緬懷
  作為中國體育界教父級的人物,何振梁一生服務於國際奧林匹克事業,帶出了一批中國體育界的中堅力量。而兩次申奧前前後後,他的努力和真誠也打動了不少原本和體育無關的人士。何老逝世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表達了悲痛的心情。
  曾與何老在兩次申奧中有過密切接觸和交流的著名主持人楊瀾在接受採訪時說:“對我們來說,我們只是階段性參與奧林匹克的工作,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奧林匹克運動。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專業知識的水準為中國贏得了很多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界人士的尊敬和愛戴。”
  得知何振梁去世的消息,劉翔感到非常悲傷。何振梁和他不但是忘年交,而且是2004年奧運會為劉翔頒獎的人。而劉翔還記得那次頒獎,自己沒有流淚,但何老卻激動地流下了淚水,“非常傷心,何老師為中國體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功勛。”劉翔說。
  (原標題:圖文:何振梁逝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yhyjfbwbyj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